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动态>>地方动态

上海:“好八连”发源地闪耀志愿服务之光

发布者: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03-06

  南京东路街道云中居委志愿者打扫小区卫生(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南京路上好八连走上街头 为市民服务(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复兴公园长寿合唱团开展唱红歌活动(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学雷锋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渗透中国人血液中的情怀。在;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发源地,雷锋精神更是渗透到黄浦的每一条里弄、每一座居民区。

  一句;你我都会老,诞生了;咏年楼这样老人帮助老人的社区组织;一处弄堂菜场,让三位普通居民扛起责任成立;弄管会;一本;住户文明守则,既能在法律框架中找到解决办法与依据,又具有实际操作性……共治、自治、德治、法治在这里萌芽、成长、结果;暖心的志愿者精神散播在黄浦各地,成为弘扬文明的新风尚,点亮城区文明之光。

居民区脱胎换骨,居民惊喜不已

  黄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居民区类型中既有新式高档小区,也有石库门里弄、老城厢等历史悠久老式居民区。不同的居民区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一刀切式的解决方式显然无法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因此,黄浦区总结出居民自治共治的;四会法则,通过路管会、弄管会、片管会和业委会,打通社会基层治理的神经最末梢,让居民区治理真正;活起来。

弄管会巧治顽症

  重庆南路26弄分属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瑞兴居委,从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这条东临南北高架,西接雁荡路的小弄堂是附近一条要道。然而,真正让26弄声名远播的,还要属此前在这里颇为活跃的弄堂菜场。

  上世纪80年代,附近的马当路、巨鹿路菜场相继关闭,26弄逐渐成为临时摊贩的聚集地,从蔬菜瓜果到海陆生鲜无所不包。然而,周边居民买菜方便的同时,26弄的居民却怨声载道,脏乱差、扰民噪音、安全隐患,多重矛盾时常一触即发,街道集中整治多次却总是反弹。

  在26弄居住了70多年的方耀军记得,让弄堂脱胎换骨的一天是2014年的11月5日。那一天,街道在弄堂里贴出告示,要正式取缔;弄堂菜场里的临时性摊位,只留下4家信誉和质量好的,由居民投票选出。2008年起就担任瑞兴居民区;民情气象站气象员的老方留意到,居民们对取缔临时菜场的态度立刻分成两派;;住在26弄的居民拍手称快,常来买菜的非26弄居民则一筹莫展。

  原来,居民区周边没有大卖场和菜场,60岁以上老年人又占到居民总数39%,没有了这处弄堂菜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于是,方耀军和;气象站另外两位;资深气象员吴海珠、朱美玲一起,组成了;重庆南路26弄弄管会,一开始负责监督流动摊贩和临时摊贩的经营管理,协调摊主和居民、摊主与摊主之间的矛盾摩擦。试行了一个多月后,26弄的居民都;惊呆了,弄堂不仅恢复了十余年未见的干净整洁,摊贩之间争抢地盘、相互叫嚷的;菜市场场景就此消失。

  此时,如何让居民们暂时的;惊讶变为长效的;惊喜,让管理方式再上一个新台阶,又成为弄管会遇到的新问题。三位弄管会;元老和瑞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雅蓓一起想办法,相继制定了;一弄两摊制度、季度例会制度、星级评定制度,规定流动摊位只能每天早上6时至9时之间摆摊,到点立刻清理;现场然后;撤退,街道则在弄堂围墙上安装了货架,拉下货架就能卖菜,合上货架就是一幅幅风景画,让摊主们真正告别了;摆地摊生涯。同时,固定摊位、流动摊位的摊主们每三个月都会同街道、居委会、弄管会、居民坐在一起开会,2016年1月起,每季度都有200余位居民参与投票,选出当月星级摊位。

  ;现在 ‘星星’ 最多的摊主已经有6颗星了,是名副其实的六星级摊位。方耀军告诉记者,从昔日;抢地盘摆摊,到如今摊主们抢着要好好表现、争取拿;星星,不仅居民们买菜的需求得到解决,摊主和居民也成为老邻居般亲近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因为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要求有人倾听,提出的问题都能得到积极回应。

社区出现多种自治组织

  相比建筑布局、里弄环境还算有章法的石库门里弄,老城厢多年来因居住环境较差,居民们对社区治理都不甚关注。2016年,黄浦区启动老城厢环境整治,脏乱差不见了,扰民的噪音也逐步减少,居民们的生活环境由此发生巨大变化。为了让整治成效保持常态,老城厢居民区先后成立了四牌楼;路管会、东街;片管会等自治组织,居民们成为社区活跃的志愿者,居民区也首次制定了居民公约、自治章程。

  曹阿姨是四牌楼路管会副组长。一次,曹阿姨与路管会成员在巡逻时,发现光启路的一家菜贩跨门经营,立即上前拍照取证。摊主见状后情绪激动,不仅冲着曹阿姨大喊,还企图动手抢夺她的手机,路管会队员随即上前拉开摊主。待摊主冷静下来,曹阿姨耐心地将商户不得跨门经营的规定告知摊主,路管会队员也一起同摊主摆事实讲道理。最终,摊主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向曹阿姨表示歉意,也承诺不再跨门经营。

  不足300米长的东街分属西姚居委和中华居委两个居民区,是老城厢内一条著名的老街。2016年,两个居委会一同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自治骨干成立了东街;片管会,两位居委会党总支书记任轮值主席,9位社区志愿者负责管理各类社区事务。宜居劝导队、温馨365、家园清洁守护队、文明守序车管队……从环境清洁到平安建设,东街;片管会下设的8个自治项目团队,都是针对居民们的需要和社区管理难点问题,开展的多样化的自治项目。

  在西姚居民区,;久安劝导队自治家园项目的志愿者身穿统一绿马甲,对四牌楼路和东街旧货市场每天定点定时巡逻,一旦发现乱设摊和不合规经营的苗头,就及时劝阻、上报和处理,维护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西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邱定珠说,通过;劝导队志愿者不断地巡视,不仅以往在四牌楼路、东街摆摊的小摊贩不再出现,跨门经营的现象也都消失了。

小区有了住户文明守则

  今年;五一前夕,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居民区的不少居民都收到了一本名为;住户文明守则的;小蓝本,里面有八项住户规定,涵盖宠物饲养、房屋出租、车辆行驶与停放、小区通行、房屋装修、垃圾处理、物业管理费、邻里关系等社区居民生活的各方面。

  ;现在社区治理很多矛盾,都能够在法律框架中找到解决办法与依据。但由于社区治理涉及方方面面,解决矛盾的法律依据分散在诸多法律条文中,而业委会成员并非专业人士,所以遇到实际问题,很难使用这些法律依据开展工作。参与《住户文明守则》编写的律师王德杰说。

  在街道与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耀江花园居民区在2013年就率先成立了业委会联谊会,各小区业委会主任通过联谊会平台定期开碰头会,既为自家小区遇到的难题;吐槽,也给其他小区出主意,实在难解决的问题也能及时请街道与居委会出面协调。

  目前,业委会联谊会制度已经在半淞园路街道推广,街道92个业委会先后搭建了11个业委会联谊会平台,尝试逐步解决乱停车、高楼抛物等小区顽疾。不少业委会主任现在都觉得,街道、居委会对服务、帮助业委会;很有一套,也就越来越愿意与街道与居委会走得更近。

  今年,半淞园路街道又为每个业委会联谊会配上了法律顾问。通过购买服务,街道与三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指派专人担任业委会联谊会的律师顾问,对业委会选聘或解聘物业公司、调整物业费等重大事项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有了这些;专属律师,业委会做起事来更有底气,积极性也更高了。

  有专家说,;住户文明守则的推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到生活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社区自治、共治、德治和法治等进一步融合,促进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好八连发源地闪耀志愿服务之光

  作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发源地,黄浦区的志愿者服务始于35年前,第一辆;学雷锋为民服务小推车驶入南京路的那一刻。随着时代发展,近年来黄浦区的志愿者服务从上街设立服务点、立足岗位;学雷锋,逐步延伸至各单位系统的文明创建,以及区域化党建、群团改革、基层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

独一无二的;咏年楼

  照顾失智失能老人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重要议题,每一个失智失能老人案例的背后,是一个、两个乃至几个家庭的矛盾纠结,和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黄浦区的许多石库门里弄,老龄化的居民结构使得;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成为居民区互助体系的新风尚。在浙江南路的一条小弄堂中,有一家被称为;咏年楼的居民自治为老服务团队。过去6年中,;咏年楼的17位志愿者先后为外滩街道16个居委的老人提供了3万余次上门服务,平均每人每年服务2000余小时,从喝水喂饭到配药取药,再到基本的防跌倒、防失能培训无所不包。

  ;咏年楼志愿者都是一群刚退休的;年轻老人,平均年龄62岁,来自外滩街道的16个居委会,加上负责人、今年71岁的蔡惠德,这个17人的;阵容从2011年坚持至今。

  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就医。于是在2012年9月,蔡惠德找到长征医院社区医疗团队,为外滩街道的失智失能老人开辟就医绿色通道,;咏年楼的志愿者负责代为挂号、预约门诊、排号、开药、取药和送药。看似平常的就医步骤,对老人家属来说却是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必修课。而有了志愿者的帮忙,老人家属们有了可以喘口气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或是享受片刻属于自己的生活。

  志愿者们不辞辛劳,为失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喘息式养老服务,不仅使;咏年楼的模式得到了老人、家属的认可和感动,也唤起居民区、街道和社会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料问题的关注。今年,咏年楼在全国志愿者服务先进;四个一百的评选中,获得了全国100个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称号。蔡惠德说,下一步,;咏年楼的志愿者们会接受来自助老机构的专业培训,探索科技养老和智能化的养老管理,让老人们的生活再次;回春。

霓虹灯下志愿之光不灭

  五里桥街道辖区内有19个居民区、86家区域单位和62个两新组织,街道注册志愿者超过7200人,其中党员志愿者有3200余人。近年来,街道着力加强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中心枢纽搭平台、项目运作长效化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机制。

  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有不同的服务需求,街道就建立了资源和需求项目清单,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为区域单位提供兴趣培训、文化传播、专业讲座、心理疏导、法律政策、群团服务、志愿服务等7大类34项服务。

  同时,街道也向企业提出;求助需求,请驻区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敬老、助学、生活关怀、志愿者服务基地、文化体育等7大类25项的服务。项目化、清单化的运作方式不仅使社区和单位双方的需求一目了然,也拉近了街道、居民区和辖区单位之间;心的距离。

  ;人民给我一分情,我还人民十分爱。说到践行雷锋精神的标杆,就不得不提南京路上好八连。进驻上海68年,好八连不懈地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也是当代都市里让老百姓感到亲近、安心的霓虹灯下哨兵。

  1982年1月4日,武警一支队十中队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勤务工作,首届党支部就抽调了9名优秀的战士组建雷锋班,自当年第一个文明礼貌月起走上南京路义务为老百姓理发、修伞、缝补鞋袜衣帽,一干就是35年。仅2016年,中队就在南京路新世界商场、世纪广场、贵州居委等地开展为民服务47次,惠及老百姓9000余人次。

  1995年至今,十中队一直担负着人民广场国旗升降和南京路治安巡逻任务,官兵们秉承着;巡逻十里长街,心装百万游客,留下千里祖籍,换来万家安宁的宗旨,不仅被市民游客称呼为;南京路上活雷锋、活地图,也承担了全市77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百余次升旗、牵旗、护旗任务,为中小学培养;小小护旗手200余名。平日里,十中队官兵们还到中共一大会址担任义务讲解员,一年中有一半的日子,都能在这片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红色地标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公益火种薪火相传

  受到黄浦深厚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积淀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工作在黄浦的白领也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事业。2016年5月,由上海团市委、黄浦区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指导,黄浦团区委等单位主办的;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正式启动。

  活动发起人也是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的发起人施海燕,而;拯救斑马线这一概念,最初来自于一位;00后,也就是施海燕的儿子、上外附中学生程泓哲的创意。小程说,当行人乱穿马路时,斑马线显然没有被好好利用,;很可惜,我们应该拯救斑马线。

  参加;拯救斑马线首期活动的40多户白领家庭都是自发报名,每户家庭代表都在现场被授予;斑马卫士称号。在陆家嘴一家国企上班的85后白领吴小姐说,如今不少白领都有了下一代,;拯救斑马线行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一起上街规范斑马线上的交通行为,恰恰是向下一代传播文明理念和公益精神的最佳示范。

  ;公益不仅是大人的事、居委会的事、社会组织的事,公益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最美家庭温暖社区

  随着社区建设的积极推进和发展,居民们走出小家、走进社区大家的劲头与日俱增。然而,打破现代社会邻里关系的重重阻隔并非易事。于是,这些充满爱与温暖的家庭用看似微小的能量,把温暖带入社区,他们自己也成了黄浦评选出的;最美家庭。

  张可成、张洁是金中苑小区的一对夫妇,两人都是退伍军人。在社区,夫妻两人发挥余热,张可成运用自己曾是文艺兵的特长,在耀江社区召开的;首届平安耀江杯群众文艺大赛中担任文艺总监,负责辅导、审核参赛节目,改编了合唱歌曲《耀江人的梦是甜美的梦》,还结合亲身经历写了诗朗诵《歌唱我们的家园》。为歌颂社区志愿者,张可成编写了《社区志愿者之歌》,讴歌社区志愿者奉献精神。

  张洁原是海军部队医院一名医务人员,转业后继续从事医务工作,从医30余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张洁响应居委会号召参加城市志愿者,为国内外参观者量血压,志愿者留言簿上记载了许多赞扬她的语言。居委会为了关心居民健康,提出要成立一个巡回医务服务组,张洁主动要求担任组长,还坚持每月2次到各个小区为居民量血压,提供保健咨询。居民患病需要在家注射、测量血压,她也都随叫随到。

  王玲玲家庭居住在黄浦区延安东路1060号。1996年,有着51年党龄的王玲玲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很快在社区找到了一片新天地。

  王玲玲居住的延安公寓有着62户住家,其中不少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老人年龄大,身体不好、行走不便,王玲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方便老人看病配药,她主动与红光医院党支部书记反映情况,医院非常重视,讨论后决定每月10日派出党团员医生到延安公寓出诊,为老年人提供测血压、常用药配送、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在哪里就诊呢?王玲玲和丈夫商量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住所作为临时;门诊部。就这样,;家庭门诊一开就是十几年。

  家住打浦桥的韩志强是一位桥梁专家,也是一位书画家。2003年退休回沪后,韩志强被吸收为上海书协会员。2007年起,韩志强和妻子袁秀环便一直在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浦墨书画社,从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创作和公益推广。

  很多人会问,;龟甲何用?但其实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当时的文献就是用龟甲、兽骨作为载体,也是中国最早的书法、文书档案,是我国珍贵的文献。韩志强夫妇立志要还原这些瑰宝,为了在社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甲骨文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精品艺术,两人出资十万元成立了;上海韩志强甲骨文世界记忆专项基金,挂靠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旗下,由专人监管款项使用,推动甲骨文的推广和普及。在韩志强夫妇的不懈努力下,;甲骨文已成为打浦桥街道的一张文化名片。(解放日报)

微信网站建设分享 新浪网站建设分享 微博网站建设分享 空间网站建设分享

13453407813    400-6688-999

立即咨询
关闭